中甲 中超 欧联杯 塞内甲 危地丁 卢森女联 英篮甲 墨女ABC 百慕大超 意篮丙 哥斯U21 尼拉锦 尼拉锦 香港丙 法女U19 印卡女联 奥女甲 伊朗乙 塞尔女超 奥女杯 突尼乙 阿曼甲 摩洛乙 安道乙 波黑杯 科索沃超 丹后备 比篮杯 罗篮杯 西亚女锦U17 克罗杯 土篮杯 欧青联 意丙杯 塞尔杯
当前位置:首页 > 篮球新闻

NBA史上最炸裂的截止日,30岁的他杀疯了

来源:雨燕体育直播 时间:2025年02月10日 10:10

一阵响亮的铃声过后,沙姆斯-查拉尼亚(Shams Charania)第9次放下手中的面包片,为了避免满手果酱弄脏屏幕,他用小拇指打字,回复某位NBA总经理的消息。

对一个每天18小时浏览550条信息、120多条语音留言、手机里还躺着七万多封电子邮件的职业爆料记者来说,这只是无止境的高密度信息流转中微不足道的一瞬,“我会尽一切努力把消息发出去,以前我还用过鼻头打字。

这个炸裂的交易截止日后,ESPN将Shams收工时的状态,与总决赛累瘫的巴特勒对比

如果NBA是世界上最知名、水平最高的篮球联赛,那沙姆斯就是NBA现役最有权威、爆料最猛最快的记者。自从他的师傅WOJ退役后,沙姆斯就再也没有对手可言,上到球队老板和联盟高管,下到球员管理层和球迷,再到万里之外做体育新闻的媒体编辑,所有和NBA沾边的人,都在时刻关注他的推特账号。

截至目前,沙姆斯拥有290万关注者,发了1.7万条贴子。从最初昆西-杜比加入上海大鲨鱼,到现在震撼所有人的东契奇换浓眉;从开拓者用双向合同签下西索科,到马克-威廉姆斯没通过体检被原路退给黄蜂......他几乎垄断了所有NBA大大小小的交易、签约和选秀新闻。

从ESPN到博彩网站,从中国到法国,所有篮球媒体都以沙姆斯的爆料为第一手消息源。这个生于1994年愚人节的巴基斯坦移民后代,高中时代就以身入局的狂热爱好者,19岁就在业内崭露头角的“天选之子”,不仅垄断了爆料记者这一生态位,还成了复杂交错的NBA关系网中无人可替的信息中枢。

一位球队高管这样比喻:“他就像基辛格,尼克松无法与勃列日涅夫通电话,但沙姆斯这样的人就可以。

作为土生土长的芝加哥人,在乔丹和罗斯的熏陶下,沙姆斯和无数同龄人一样热爱篮球。除了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他和同学们还痴迷于最新的篮球新闻,他们无数次地刷新RealGM页面,就像现在的球迷疯狂刷新他自己的推特主页一样。

后来,沙姆斯被高中球队拒之门外。但当时的语文老师给了他足以改变一生的建议:“你是个了不起的写作者,应该尝试一下。”

他决心走笔杆子的路线,担任学校报纸的体育版编辑只是新手村第一步,在本地网站每天用爱发电、复盘每场比赛也是为了磨炼文笔、积累经验。然后他把作品群发给RealGM这些老牌新闻网站,他联系了认知范围内的所有平台,甚至迈出了更夸张的一步——主动给经纪人和球队高管打电话,试图寻找第一手的信息。

语文老师自己也不会想到,这句鼓励居多的话语,让沙姆斯茅塞顿开,直接铺就了他长达一生的路。沙姆斯的目标极为清晰,他的行动力也异常爆表。17岁的他一边应付学业,一边给校报和博客撰稿,一边在联系公牛后卫迈克-詹姆斯的经纪人,挖掘出十天短合同背后的故事,然后把这份报道发给RealGM的编辑雷纳。

换句话说,未成年的沙姆斯自拟选题、独立采访、自主采编,在不借助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完成了纯正的一手报道。

雷纳大受震撼,合作一两个月后,他对沙姆斯更加赞不绝口:“他成熟、擅长和人打交道,有道德操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清晰的认识。我从来就不用帮他搭建关系网,他在这方面一直有着超自然的能力。”

必须承认,沙姆斯生来就是干这个的料,他一度做过医院的前台工作,和护士沟通、频繁接打电话,他甚至很享受这种与人接触、互通信息的感觉。除了这项社交天赋外,沙姆斯由热爱驱动的精力也异常旺盛,在医院工作期间,他依然不忘和消息源互发信息,时刻关注NBA边缘地带的风吹草动。

高三毕业后,沙姆斯采访到了韦德,这是他第一次面对面接触NBA球星。当时的沙姆斯单手插兜,留着板寸,穿着略显土气的POLO衫。对面的韦德无法想象,这个18岁的小老乡,会成为牵动整个NBA的情报专家。

2012年,18岁的Shams采访韦德

这正是绝大部分业内人士的第一印象,没人想到这个疯狂骚扰消息源的记者如此年轻。高中时期,沙姆斯给经纪人伯尼-李发信息,想采访公牛某个替补球员,李约了下午一点半,沙姆斯表示自己在上学,李嗤之以鼻:“得了吧,我大学经常逃课。”沙姆斯则一本正经地回复:“不,我在上高中。”

2011年起,沙姆斯开始登陆推特平台,2013年,他第一个报道了沙夫里克-兰多夫和凯尔特人签下十天短合同的消息,9天后,他又第一个报道了马尔科姆-托马斯和公牛的短合同。虽然都只是篮球新闻里的边角料,但这两次报道对他来说无异于生涯里程碑。“我永远记得报道兰多夫那条新闻时的激动心情,这让我明白了人际关系的价值。”

沙姆斯联系的不止是边缘球员的经纪人,当公牛队拒绝给18岁的他颁发赛场媒体证时,沙姆斯直接找到了雄鹿公关部,甚至为了询问球员对自由球员市场的看法,一路尾随布兰登-詹宁斯进了停车场。梦之队前主帅克朗吉洛更是烦不胜烦:“他一小时会给你发20条短信,简直要把你逼疯,你只想让他离你远点。

对此,沙姆斯的反应却平淡得理所应当:“在当时,无论我想写什么故事,我都要亲手实现它。”

年轻人近乎偏执的努力获得了回报,迸发出的肾上腺素和无上的满足感引发更为极端的一意孤行。为了赶上第二天的早课,他连夜开着老妈的车从密尔沃基赶回芝加哥,还因为超速吃过罚单。他一边上课一边像机器人一样飞速扣手机,当本内特加盟森林狼时,沙姆斯直接离开课堂,在外面打了20分钟的电话,甚至引发了老师的约谈。

面对全班同学异样的眼光和老师们的不理解,沙姆斯非常坦然:“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如果不亲身经历这些事情,不能体验其中的激情,我就达不到自己预期的目标。”

2014年,沙姆斯的激情和职业生涯来到了临界点——鲁尔-邓从公牛交易到骑士,19岁的他是第一个爆料人。

那天晚上,他的推特激增四千人关注,但这不足为奇。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他比ESPN的文霍斯特快了2分钟。从那一刻起,人们开始发现,这个过于年轻的、半路出家的记者,已经靠自己一点点编织的人脉网络,走进了NBA的核心圈。

同行们迅速投来好奇、关注和赞许的目光,谁不喜欢这么精神十足的后辈呢?詹姆斯曾经的御用记者文霍斯特用“天选之子”来称呼沙姆斯,爆料界的头牌WOJ也称他为“业内最优秀的年轻记者”。

后面就是我们都熟悉的故事——沙姆斯加盟雅虎,成为WOJ团队成员,老前辈甚至直接表示:“沙姆斯将成为新的NBA新闻发布者。”简直像是给自己找了接班人。

沙姆斯的确成了WOJ的接班人,甚至在离开雅虎、加入The Athletic后,以雷霆之势崛起,一度和加盟ESPN的WOJ形成了分庭抗礼之势。WOJ和NBA管理层关系紧密,沙姆斯则与球员经纪人们交情甚笃,得益于他的草根背景和长期经营,很多他十几岁时主动勾搭上的关系,直到今天还在给他提供重磅情报。

针对自己并不擅长的高管层,沙姆斯也有自己的办法,即使没有任何新闻线索,他依然会保持和高管们的联系。一位高管透露,他每年都会收到沙姆斯“父亲节快乐”的短信:“可能这是给联盟中所有当父亲的人群发的。”这倒没啥,可在劳动节早上群发“劳动节快乐”就有些离谱了,在很多NBA人士的手机里,除了球员工会,只有沙姆斯会发来这种冷门的节日问候。

另一方面,在这个暗潮涌动、泥沙俱下的圈子里,沙姆斯简直是一道清流——他收集信息只是为了爆料,他不会暴露消息源,不会用一手消息做别的勾当,不会背刺,也没有自己的小九九。专业而真诚,这是NBA的共识,也是沙姆斯得以迅速崛起的重要特质。

很快,沙姆斯和WOJ的爆料之争成了NBA津津乐道的新话题,贴着两人头像的互相暴扣的梗图层出不穷,还有人分析了两人发的两千多条推文,只为确定谁才是爆料赢家。

花费几个月辛苦拉拢消息源,只为在爆料时快上40秒,就算只考虑单纯的胜负心和辛苦付出,两人的竞争也必然针锋相对,更何况在当代网络背景下,一条消息早几十秒就能影响巨额的资金和资源,长此以往更会动摇自己的地位和薪水。

温情的师徒关系迅速被赤裸的利益冲突解构,WOJ删除了曾经夸奖沙姆斯的推文,拒绝评价对方,甚至还给自己的消息源们群发了一条信息,强调自己的社媒影响力远超其他NBA记者。而沙姆斯在被问到两人的关系时,全然没有了和人沟通时的社牛状态,沉默了45秒,最后只是说:“和WOJ与雅虎其他团队的合作是我的福气。”

但在这条必须永远维护人脉、时刻盯紧屏幕的爆料之路上,年长25岁、拥有自己家庭的WOJ必然会被年富力强还单身的沙姆斯卷到沙滩上。在WOJ宣布退休后,NBA记者圈从此告别冷战,进入沙姆斯一超多强的新局面。

2020年,受疫情影响,NBA的中期交易和选秀只隔了两天,沙姆斯的手机和手指直接起飞,他每天只睡不到3小时,但在沙姆斯看来,这一切都是自然的:“和你沟通的还是那些人,聊的事情也差不多,只是对话数量略有增加。”

沙姆斯口中的“略有增加”,指的是每天收到的信息从550条增加到750条。

普通人怎么和机器人相比呢?CBS前记者肯-波杰尝试了新工具,可以在五秒钟内向5个人发送信息,可他还是抵不过沙姆斯的一部手机和一个号码,没人能十年如一日地收发这么多信息。于是波杰另辟蹊径,去纽约开了家健身馆,帮助老同事们应对记者工作带来的不健康生活方式。

沙姆斯的生活方式显然不正常也不健康,但他没时间去健身房,他甚至没空自己开车,担心在车上错过任何消息。凯尔特人解雇乌度卡的时候,他正在打篮球,错过消息的他一气之下半年没碰球。他至今都没有组建家庭的想法,过于充实的工作让他随时都与手机、电脑、无线网作伴。“如果我休息一天,就会让自己陷入困境,更不用说一周了。”

那又如何?这是沙姆斯十几岁就定下的方向,也是儿时的他梦寐以求的生活,他的年薪轻松过百万,他的手机就是NBA的情报中心,他的每条推文都挑逗着无数人的心弦。也许十年后的沙姆斯会觉得这一切太疯狂,但现在,他还乐在其中:“我只是想继续突破自己,刷新我的目标上限。

那个用鼻头打字、深夜奔袭在高速路上的高中生,在抵达了梦的终点后,还不满足,径直向更未知的远端奔去。

欢迎大家来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后厂村体工队”看看,有更多NBA、CBA相关考古、评论和人物内容>>

(文/潘志立)

本文标签: NBA  篮球  转载  湖人  黄蜂  开拓者  勇士  独行侠  戴维斯  巴特勒  东契奇